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泻火之剂

【简介】汤头歌诀白话解 十五、泻火之剂(一) 泻火之剂,即清热剂。是以清热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,用于治疗里热证。热,随其程度不同有温、热、火之分,温盛为热,热极为火。里热证成因有外感、内伤两方面;有病因、病位、病情的差异。根据热者寒之,温者清之(《素
汤头歌诀白话解

十五、泻火之剂(一)
 泻火之剂,即清热剂。是以清热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,用于治疗里热证。热,随其程度不同有温、热、火之分,温盛为热,热极为火。里热证成因有外感、内伤两方面;有病因、病位、病情的差异。根据“热者寒之,温者清之”(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)的原则,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、清脏腑热、清营凉血、清热解毒、气血两清、清虚热等六类,应用时需分清虚实,辨明脏腑。
1.黄连解毒汤(孙思邈)三焦实热。
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
【歌诀】
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栀子备
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↑①斑黄↑②均可使
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豉
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
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↑③
【注释】 ①吐衄:吐,即吐血。衄(nǜ),音女,去声。即鼻孔出血。
②斑黄:斑,即发斑,指血溢肌肤形成的瘀斑。黄,即黄疸。
③倚:倚yǐ,音乙。即倚重。
【组成】 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
【用法】 水煎服。
【功用】 泻火解毒。
【主治】 一切实热火毒,三焦热盛。症见大热烦躁,口燥咽干,错语,不眠;或热病吐血,衄血;或热甚发斑,身热下痢,湿热黄疸;外科痈疽疔毒;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。
【方析】 实热火毒,三焦热盛为本方主证。热毒内盛,迫血妄行致吐衄发斑,热扰心神致错语不眠为本方的次要症状。方用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,为君药。黄芩泻肺及上焦之火,黄柏泻下焦之火,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,共为臣药。
【附方】 (1)三黄石膏汤(《伤寒六书》) 黄连三两黄柏 黄芩各二两栀子二两麻黄淡豆豉一两,水煎服。
功用:清热解毒,解表透邪。
主治:伤寒温毒盛。
(2)栀子金花丸(《医方集解》) 黄连三两黄柏黄芩各二两栀子十四枚大黄,研细末做成水丸,每次服二钱。
功用:泻热润肠通便。
主治:三焦实热,大便不通。
按:黄连解毒汤为热毒壅盛三焦而设。加麻黄、淡豆豉为三黄石膏汤,以解表透邪,表里双解。加大黄为栀子金花丸,以加强泻火之功,使热从大便而出。
2.附子泻心汤(张机) 伤寒痞①满。
(《伤寒论》)
【歌诀】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↑②
痞乃热邪寒药治 恶寒加附治相当
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
【注释】 ①痞:痞塞不通。
②维阳:维,维系。维阳当解为助阳。
【组成】 大黄二两黄连、黄芩各一两附子一两
【用法】 水煎服,附子另煎。
【功用】 泻热除痞,助阳固表。
【主治】 热痞兼表阳虚。症见心下痞塞不通,按之柔软不痛,心下或胸中烦热,口渴,而后恶寒汗出,苔黄,关脉浮盛。
【方析】 无形邪热结于心下(胃脘部),气窒不通致心下痞为本方主证。表阳虚,恶寒汗出为兼证。主用大黄、黄连、黄芩味薄气轻,清泻上部邪热而消痞,为君药。附子辛热醇厚,温经扶阳,为佐药。本方寒热并用,各奏其功。
【附方】 大黄附子汤(《金匮要略》) 大黄三两附子二两细辛一两,水煎服。
功用:温里散寒,通便止痛。
主治:寒积实证。症见腹痛便秘,胁下偏痛,发热,手足厥逆,脉紧弦。
按:附子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,上承《伤寒论》第159 条,该条当有心下痞见症及舌脉;兼见恶寒汗出,非表邪,实为阳虚腠理不密所致。大黄附子汤用以治疗虚寒积滞相并,既用苦寒的大黄泻结,又用辛热的附子、细辛散寒,与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意义相同,即用温药配合寒药,彼为清法,此为下法,与单纯苦寒攻下不同。
3.半夏泻心汤(张机)误下虚痞。
(《伤寒论》)
【歌诀】
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
大枣和↑①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阴
【注释】 ↑①和:调和,即调和诸药。
【组成】 半夏三两黄连一两黄芩干姜炙甘草人参各二两 大枣四枚
【用法】 水煎服。
【功用】 泻热散痞,健脾益气。
【主治】 误下虚痞。症见胸中痞满,发热而呕,饮食不下。
【方析】 寒热互结之痞证为本方主证。因误下,脾胃之气被伤,饮食不下为本方的次要症状。方用黄芩、黄连苦寒泻热,为君药。干姜、半夏辛温散痞,共为臣药。人参、炙甘草、大枣补益脾胃为佐药。
4.白虎汤(张机)肺胃实热。
(《伤寒论》)
【歌诀】
白虎汤用石膏偎 知母甘草粳米陪
亦有加入人参者 躁烦热渴舌生苔【组成】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
【用法】 水煎服。
【功用】 清热生津。
【主治】 阳明气分热盛。症见壮热面赤,烦渴引饮,大汗恶热,苔黄,脉洪大有力,或滑数。
【方析】 壮热、大汗、渴饮、脉洪大为本方主证,属气分阳明热盛。方用石膏辛甘大寒,专清肺胃邪热,解肌透热,生津止渴,为君药。臣以知母苦寒质润,助石膏清气分实热,并治已伤之阴。粳米、甘草益胃护津,防止石膏大寒伤中,为佐药。
【附方】 白虎加人参汤(《伤寒论》)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,水煎服。
功用:清热益气生津。
主治:阳明气分热盛,但汗多而脉大无力,气津两伤之证;及暑病气津两伤,症见汗出背微恶寒,身热而渴等。
5.竹叶石膏汤(张机)肺胃虚热。
(《伤寒论》)
【歌诀】
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竹叶灵
甘草生姜兼粳米 暑烦热渴脉虚寻↑①
【注释】 ①寻:找,搜求,引申为选用。
【组成】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 制半夏半升 麦冬一升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半升
【用法】 水煎服。
【功用】 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。
【主治】 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之后,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。症见身热多汗,心胸烦闷,气逆欲呕,口干喜饮,或虚烦不寐,虚羸少气,脉虚数,舌红苔少。
【方析】 热病后期,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为本方主证。心胸烦闷,气逆欲呕,虚烦不寐,均为次要症状。方用石膏、竹叶清阳明余热而除烦,为君药。人参、麦冬益气生津为臣。半夏降逆止呕为佐。甘草、粳米和中养胃为使药。


顶一下
(2)
66.7%
踩一下
(1)
33.3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