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润燥之剂(2)

【简介】或加艽防皂角子 风秘血秘善通肠 【注释】 ①润肠:本方有润肠疏风,活血通便之功,故名润肠丸。 ②风秘:见滋燥养营汤。 ③血秘:即由亡血血虚,津液不足而致大便秘结。 【组成】 当归尾羌活 大黄各五钱桃仁 大麻仁

或加艽防皂角子 风秘血秘善通肠
【注释】 ①润肠:本方有润肠疏风,活血通便之功,故名润肠丸。
②风秘:见滋燥养营汤。
③血秘:即由亡血血虚,津液不足而致大便秘结。
【组成】 当归尾羌活 大黄各五钱桃仁 大麻仁各一两
【用法】 上五药捣研极细末,用白蜜炼和做成丸药,如梧桐子大,每次服三、五十丸,白开水送下。
【功用】 润肠通便,疏风活血。
【主治】 风秘、血秘。症见大便秘涩,不思饮食等,以及脾胃有伏火之便秘。
【方析】 脾胃有伏火,必伤其津液,而致肠胃干燥,津液不足。风传于大肠,易化热伤津,血虚津亏则肠燥,故血虚肠燥,津液不足为本方的主证。风热留滞,血行不畅,血虚多滞,也易生瘀,均为本方的兼证。不思饮食为本方的次要症状。方中用麻仁润燥滑肠通便,兼能补虚,为君药。桃仁助君润肠通便,又能活血祛瘀;大黄泻肠胃伏火燥热,通便逐瘀;当归尾养血活血,润肠通便,共为臣药。羌活疏散风邪,为佐药。五药合用,使血和风疏,肠胃得润,大便自然通利。
按:一方有防风,意在加强疏风之功。若风夹湿,可再加秦艽、皂角子,以加强祛风除湿通便之功。
【附方】 活血润燥丸(《兰室秘藏》) 本方系润肠丸加防风、皂角子而成。其用法及功用、主治同润肠丸。唯其祛风通便作用更强,且能胜湿。
6.通幽①汤(李杲) 噎塞便秘。
(《脾胃论》)
【歌诀】
通幽汤中二地俱 桃仁红花归草濡②
升麻升清以降浊 噎塞便秘此方需
有加麻仁大黄者 当归润肠汤名殊
【注释】 ①通幽:见活血润燥生津饮。
②濡:此指濡养、滋润之意,因“血主濡之”。【组成】 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桃仁研红花 当归身炙甘草 升麻各一钱
【用法】 上7味药,水煎温服。
【功用】 养血润燥,活血通幽。
【主治】 幽门不通而上攻,吸门不开(吸门即会厌)。症见噎塞,气不得上下,大便艰难等。
【方析】 幽门不通上攻为本方的主证。此证多由瘀血内停幽门所致,因此,血瘀气滞为本方的兼证。胃不能受纳腐熟水谷,津液阴血则不足,血枯不润,大便难,故方中用当归身、生地黄补血滋阴,润燥通便,为君药。熟地黄助君滋阴补血润燥;桃仁、红花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共为臣药。升麻为阳明引经药,可引诸药入胃,且又可散郁热,升清阳,清阳升则浊阴自降,以加强通幽通便之功,为佐药。甘草益气和中调药,为佐使之药。诸药相配,共奏养血润燥,活血通幽之功。
【附方】 当归润肠汤(《兰窒秘藏》) 本方即通幽汤加麻仁、大黄而成。其功用主治同通幽汤,润肠通便之力较通幽汤强,更适用于大肠燥热,大便秘结不通者。
7.搜风顺气丸风秘肠风。
(《太平圣惠方》)
【歌诀】
搜风顺气大黄蒸 郁李麻仁山药增
防独车前及槟枳 菟丝牛膝山茱仍
中风风秘及气秘①肠风下血总堪凭
【注释】 ①气秘:即因气滞或气虚所引起的便秘。
【组成】 大黄九蒸九晒,五两 郁李仁 火麻仁 山药车前子怀牛膝 山茱萸各二两 防风 独活 槟榔炒枳壳菟丝子各一两
【用法】 上12药共研细末,和白蜜做成丸药,如梧桐子大,每次服二、三十丸,清茶或温酒、米汤送下。
【功用】 润燥通便,搜风顺气。
【主治】 中风风秘、气秘。症见大便秘结,小便不畅,周身虚痒,脉浮数等。亦治肠风下血,中风瘫痪。
【方析】 风热壅于大肠,津液不行,大便秘结为本方的主证。热伤血络而致肠风下血,及气血运行不畅,筋脉失养之瘫痪均为本方的兼证。周身虚痒为本方的次要症状。故方中用苦寒大黄泻燥结,清瘀热,其经九蒸九晒后则性能比较缓和;大麻仁润燥通便,二药共为君药。郁李仁助麻仁润肠通便;防风、独活搜散风邪,共为臣药。车前子利小便;枳壳、槟榔下气宽肠,破滞顺气,使大肠风热从下而去;山药补气养阴,以助润燥;山茱萸、菟丝子补益肝肾,益阴壮阳;怀牛膝补益肝肾,强壮筋骨,又可引诸药下行,共为佐药。诸药相合,共奏搜风顺气,润燥通便,补益肝肾之功。
8.消渴①方(朱震亨) 胃热消渴。
(《丹溪心法》)
【歌诀】
消渴方中花粉连 藕汁地汁牛乳研
或加姜蜜为膏服 泻火生津益血痊
【注释】 ①消渴:病证名。泛指以多饮、多食、多尿为主要症状的病证。又有上消、中消、下消之分。如渴而多饮为上消,是肺热;多食善饥为中消,是胃热;渴而小便多有膏为下消,是肾有虚热。【组成】 天花粉末 黄连末 藕汁 生地黄汁 牛乳(原书未著剂量)
【用法】 将花粉末、黄连末和入藕汁、生地黄汁、牛乳中调匀服。或再加入生姜汁、蜂蜜做成膏,噙化(即将膏含在口中)。
【功用】 泻火生津,益血润燥。
【主治】 胃热消渴。症见善消水谷,多食易饥,口渴欲饮等。
【方析】 胃热消渴为本方的主证。故方中用苦寒的黄连清泻胃热,又泻心火;天花粉甘寒,生津止渴,清热润燥,共为君药。生地黄滋阴清热,尤善滋肾水;藕汁降火生津;牛乳补血润燥,共为臣药。或加入生姜汁和胃逆,鼓舞胃气;蜂蜜清热润燥,且可调和诸药,有佐使之用。诸药合用,有泻火生津,益血润燥的作用,能使胃热消渴痊愈。
9.白茯苓丸 肾消①。
(《太平圣惠方》)
【歌诀】
白茯芩丸治肾消 花粉黄连萆薢调
二参熟地覆盆子 石斛蛇床膍胵②要
【注释】 ①肾消:即下消。多因肾水亏竭,蒸化失常所致。症见腰脚无力,饮一溲二,溲似淋浊,如膏如油等。 ②膍胵:膍(pí),音皮;胵(chī),音吃。鸡膍胵,即鸡内金。
【组成】 白茯苓 天花粉 黄连 萆薢 人参 玄参熟地黄覆盆子各一两石斛蛇床子各七钱五分 鸡膍胵(即鸡内金) 三十具,微炒
【用法】 上11药共研细末,和白蜜做成丸药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用磁石煎汤送下。
【功用】 补肾清热,生津润燥。
【主治】 肾消。症见两腿渐细,腿脚无力,口渴多饮,小便频数,尿浑如膏脂,味甘等。
【方析】 本方证乃因胃热失治,灼伤阴津,肾阴耗伤,蒸化失常所致,故肾阴亏虚,胃有积热为本方的主证。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;白茯苓补脾益胃,助脾健运,使阴津生化有源,且又淡渗利湿,导热从小便去,二药共为君药。玄参助熟地黄滋补肾阴,并清虚热;石斛甘寒,养胃阴,生津液,滋肾阴,清虚热;黄连、天花粉清胃热,天花粉又能生津止渴,共为臣药。人参益气补脾,生津止渴;萆薢清热利湿去浊;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;蛇床子温肾壮阳,以助气化;鸡内金运脾健胃,消食除热,且止小便数,共为佐药。用磁石煎汤送下,取其色黑重坠,引诸药入肾,补肾益精,有佐使之用。

顶一下
(1)
50%
踩一下
(1)
5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