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五(12)

【简介】颂曰∶荭即水荭也,似蓼而叶大,赤白色,高丈余。《尔雅》云∶荭,茏古。其大者(音诡) 时珍曰∶其茎粗如拇指,有毛。其叶大如商陆。花色浅红,成穗。秋深子成,扁如酸枣仁而小,其色赤黑而肉白,不甚辛,炊炒可食

颂曰∶荭即水荭也,似蓼而叶大,赤白色,高丈余。《尔雅》云∶荭,茏古。其大者(音诡)
时珍曰∶其茎粗如拇指,有毛。其叶大如商陆。花色浅红,成穗。秋深子成,扁如酸枣仁而小,其色赤黑而肉白,不甚辛,炊炒可食。

【气味】咸,微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消渴,去热明目益气(《别录》)。
【附方】旧一,新一。
瘰癧∶水荭子不以多少,一半微炒,一半生用,同研末。食后好酒调服二钱,日三服。已破癖痞腹胀及坚硬如杯碗者∶用水荭花子一升,另研独颗蒜三十个(去皮),新狗脑一个,皮硝再贴二、三次。倘有脓溃,勿怪。仍看虚实,日逐间服钱氏白饼子、紫霜丸、塌气丸、消积丸,利之磨之。服至半月,甚者一月,无不瘥矣。以喘满者,为实;不喘者,为虚。(《蔺氏经验方》)

【主治】散血,消积,止痛(时珍)。
【附方】新三。
胃脘血气作痛∶水荭花一大撮。水二钟,煎一钟服。百户毛菊庄屡验方也。(董炳避《水集验方》)
心气 痛∶水荭花为末。热酒服二钱。又法∶男,用酒水各半煎服;女,用醋水各半煎服。一妇年三十病此,一服立效。(《摘玄方》)
腹中痞积∶水荭花或子一碗。以水三碗,用桑柴文武火煎成膏,量痞大小摊贴,仍以酒调膏服。忌腥荤油腻之物。(刘松石《保寿堂方》)

天蓼

(《别录》)
时珍曰∶此指茎叶也。
【气味】辛,有毒。
【主治】恶疮,去痹气(《别录》)。根茎∶除恶疮肿,水气脚气,煮浓汁渍之(苏颂)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生肌肉 水荭花根,煎汤淋洗,仍以其叶晒干研末,撒疮上,每日一次。(《谈野翁试验方》)

毛蓼

(《拾遗》)
【集解】藏器曰∶毛蓼生山足,似马蓼,叶上有毛,冬根不死。
时珍曰∶此即蓼之生于山麓者,非泽隰之蓼也。
茎叶
【气味】辛,温,有毒。
【主治】痈肿疽 瘰癧,杵碎纳疮中,引脓血,生肌。亦作汤,洗疮,兼濯足,治脚气(藏器)。

海根

(《拾遗》)
【集解】藏器曰∶生会稽海畔山谷,茎赤,叶似马蓼,根似菝 而小,胡人蒸而用之也。

【气味】苦,小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霍乱中恶心腹痛,鬼气疰忤飞尸,喉痹蛊毒,痈疽恶肿,赤白游疹,蛇咬犬毒。酒及水磨服,并敷之(藏器)。

火炭母草

(宋《图经》)
【集解】颂曰∶生南恩州原野中。茎赤而柔,似细蓼。叶端尖,近梗形方。夏有白花。秋实如菽,青黑色,叶甘可食。

【气味】酸,平,有毒。
【主治】去皮肤风热,流注骨节,痈肿疼痛。不拘时采,于 器中捣烂,以盐酒炒,敷肿痛处,经宿一易之(苏颂)。

三白草

(《唐本草》)
【释名】弘景曰∶叶上有三白点,俗因以名。又见下。
【集解】恭曰∶三白草生池泽畔,高尺许。叶似水荭,亦似蕺,又似菝 。叶上有三黑点,非白也。古人秘之,隐黑为白尔。根如芹根,黄白色而粗大。
藏器曰∶此草初生无白,入夏叶端半白如粉。农人候之莳田,三叶白则草便秀,故谓之三白。若云三黑点,苏未识矣。其叶如薯蓣,亦不似水荭。
保升曰∶今出襄州,二月、八月采根用。
时珍曰∶三白草生田泽畔,三月生苗,高二、三尺。茎如蓼,叶如商陆及青葙。四月其颠三叶面上,三次变作白色,余叶仍青不变。俗云∶一叶白,食小麦;二叶白,食梅杏;三叶白,食黍子。五月开花成穗,如蓼花状,而色白微香。结细实。根长白虚软,有节须,状如泥菖蒲根。《造化指南》云∶五月采花及根,可制雄黄。苏恭言似水荭,有三黑点者,乃马蓼,非三白也。藏器所说虽是,但叶亦不似薯蓣。
【气味】甘、辛,寒,有小毒。
【主治】水肿脚气,利大小便,消痰破癖,除积聚,消疔肿(《唐本》)。捣绞汁服,令人吐逆,除疟及胸膈热痰,小儿痞满(藏器)。根∶疗脚气风毒胫肿,捣酒服,亦甚有验。又煎汤,洗癣疮(时珍)。

蚕网草

(《拾遗》)
【集解】藏器曰∶生湿地,如蓼大,茎赤花白。东土亦有之。
【气味】辛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诸虫如蚕类咬人,恐毒入腹,煮服之。亦捣敷诸疮(藏器)。

蛇网草

(《拾遗》)
【集解】藏器曰∶生平地,叶似苦杖而小,节赤,高一、二尺,种之辟蛇。又一种草,茎圆似苎,亦敷蛇毒。
慎微曰∶按《百一方》云∶东关有草状如苎,茎方节赤, 敷蛇毒,如摘却然,名蛇网草。又有鼠网草,即后莽草。
【气味】缺。
【主治】蛇虺毒虫等螫。取根叶捣敷咬处,当下黄水(藏器)。

虎杖

(《别录》中品)
【释名】苦杖(《拾遗》)、大虫杖(《药性》)、斑杖(《日华》)、酸杖。时珍曰∶杖言其茎,虎言其斑也。或云一名杜牛膝者,非也。一种斑杖似 头者,与此同名异物。
【集解】弘景曰∶田野甚多,状如大马蓼,茎斑而叶圆。保升曰∶所在有之。生下湿地,作树高丈余,其茎赤根黄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日干。
颂曰∶今出汾州、越州、滁州,处处有之。三月生苗,茎如竹笋状,上有赤斑点,初生便分枝丫。叶似小杏叶。七月开花,九月结实。南中出者,无花。根皮黑色,破开即黄,似柳根。亦有高丈余者。《尔雅》云∶ ,虎杖。郭璞注云∶似荭草而粗大,有细刺,可以染赤。是也。
宗奭曰∶此草药也。《蜀本》言作木高丈余者,非矣。大率皆似寒菊,然花、叶、茎、蕊差大为异。仍茎叶有淡黑斑。六、七月旋旋开花,至九月中方已,花片四出,其色如桃花,差大而外微深。陕西山麓水次甚多。
曰∶凡使勿误用天蓝及斑袖根,二味根形味皆相似也。机曰∶诸注或云似荭、似杏、似寒菊,各不相侔,岂所产有不同耶?
时珍曰∶其茎似荭蓼,其叶圆似杏,其枝黄似柳,其花状似菊,色似桃花。合而观之,未尝不同也。

【修治】 曰∶采得细锉,却用叶包一夜,晒干用。
【气味】微温。权曰∶甘,平,无毒。
宗奭曰∶味微苦。今天下暑月多煎根汁为饮。不得甘草,则不堪饮。本文不言味。《药性论》云∶甘。是甘草之味,非虎杖味也。
【主治】通利月水,破留血症结(《别录》)。渍酒服,主暴瘕(弘景)。风在骨节间,及血瘀,煮汁作酒服之(藏器)。
治大热烦躁,止渴利小便,压一切热毒(甄权)。治产后血晕,恶血不下,心腹胀满,排脓,主疮疖痈毒,扑损瘀血,破风毒结气(大明)。烧灰,贴诸恶疮。焙研炼蜜为丸,陈米饮服,治肠痔下血(苏颂)。研末酒服,治产后瘀血血痛,及坠扑昏闷有效(时珍)。
【发明】权曰∶暑月以根和甘草同煎为饮,色如琥珀可爱,甚甘美。瓶置井中,令冷澈如冰,时人呼为冷冻饮料子,啜之且尊于茗,极解暑毒。其汁染米作糜糕益美。捣末浸酒常服,破女子经脉不通。有孕人勿服。
时珍曰∶孙真人《千金方》∶治女人月经不通,腹内积聚,虚胀雷鸣,四肢沉重,亦治丈夫积聚,有虎杖煎∶取高地虎杖根,锉二斛,水二石五斗,煮取一斗半,去滓,入醇酒五升,煎如饧。每服一合,以知为度。又许学士《本事方》∶治男妇诸般淋疾。用苦杖根洗净,锉一合,以水五盏,煎一盏,去滓,入乳香、麝香少许服之。鄞县尉耿梦得,内人患沙石淋,已十三年。每漩痛楚不可忍,溺器中小便下沙石剥剥有声。百方不效,偶得此方服之,一夕而愈。乃予目击者。
【附方】旧三,新四。
小便五淋∶苦杖为末。每服二钱,用饭饮下。(《集验方》)
月水不利∶虎杖三两,凌霄花、没药一两。为末。热酒每服一钱。又方∶治月经不通,腹大如瓮,气短欲死∶虎杖一斤(去头曝干,切),土瓜根汁、牛膝汁二斗。水一斛,浸虎杖一宿,煎取二斗,入二汁,同煎如饧。每酒服一合,日再夜一,宿血当下。(《圣惠方》)
时疫流毒攻手足,肿痛欲断∶用虎杖根锉,煮汁渍之。(《肘后方》)
腹中暴症硬如石,痛如刺,不治,百日内死∶取虎杖根,勿令影临水上,可得石余,洗,干捣末, 米五升炊饭,纳入搅之,好酒五斗渍之,封候药消饭浮,可饮一升半,勿食 鱼及盐。但取一斗干者,薄酒浸饮,从少起,日三服,亦佳,症当下也。此方治症,胜诸大药也。(《外台秘要》)
气奔怪病,人忽遍身皮底混混如波浪声,痒不可忍,抓之血出不能解,谓之气奔∶以苦杖、人参、青盐、白术、细辛各一两。作一服,水煎,细饮尽便愈。(夏子益《奇疾方》)
服二钱,日三次。忌酒色鱼面 酱生冷。(《卫生家宝方》)

(《拾遗》)
【校正】并入有名未用《别录》马唐。
【释名】马唐(《别录》)、马饭(《别录》)、羊麻(《别录》)、羊粟(《别录》)、蔓于(《尔雅》)、轩于。
藏器曰∶马食之如糖如饭,故名马唐、马饭。
时珍曰∶羊亦食之,故曰羊麻、羊粟。其气 臭,故谓之莸。莸者,此草茎颇似蕙而臭。故《左传》云∶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,是也。孙升《谈圃》以为香薷者,误矣。即《别录》马唐也,今并为一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马唐生下湿地,茎有节生根,五月采。
藏器曰∶生南方废稻田中,节节有根,着土如结缕草,堪饲马。又曰∶莸生水田中,状如结缕草而叶长,马食之。
【气味】甘,寒,无毒。藏器曰∶大寒。
【主治】马唐∶调中,明耳目(《别录》)。煎取汁,明目润肺。又曰∶莸∶消水气湿痹,脚气顽痹虚肿,小腹急,小便赤涩,并合赤小豆煮食,勿与盐。绞汁服,止消渴,捣叶,敷毒肿(藏器)。

(音 畜。《本经》下品)
【释名】扁竹(弘景)、扁辨(《吴普》)、扁蔓(《吴普》)、粉节草(《纲目》)、道生草。
时珍曰∶许慎《说文》作扁筑,与竹同音。节间有粉,多生道旁,故方士呼为粉节草、道生草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 蓄,生东莱山谷,五月采,阴干。
弘景曰∶处处有之,布地而生,花节间白,叶细绿,人呼为扁竹。
颂曰∶春中布地生道旁,苗似瞿麦,叶细绿如竹,赤茎如钗股,节间花出甚细,微青黄色,根如蒿根。四、五月采苗,阴干。《蜀图经》云∶二月、八月采苗日干。郭璞注《尔雅》云∶似小藜赤茎节,好生道旁,可食又杀虫,是
时珍曰∶其叶似落帚叶而不尖,弱茎引蔓,促节。三月开细红花,如蓼蓝花,结细子,炉火家烧灰炼霜用。一种水扁筑,名KT (音督),出《说文》。
【气味】苦,平,无毒。权曰∶甘、涩。
【主治】浸淫疥瘙疽痔,杀三虫(《本经》)。疗女子阴蚀(《别录》)。煮汁饮小儿,疗蛔虫有验(甄权)。治霍乱黄胆,利小便,小儿 病(时珍)。
【附方】旧七,新二。
热淋涩痛∶扁竹煎汤频饮。(《生生编》)
热黄胆疾∶扁竹捣汁,顿服一升。多年者,日再服之。(《药性论》)
霍乱吐利∶扁竹入豉汁中,下五味,煮羹食。(《食医心镜》)
丹石冲眼,服丹石人毒发,冲眼肿痛∶扁竹根一握,洗,捣汁服之。(《食疗本草》)
蛔咬心痛∶《食疗》∶治小儿蛔咬心痛,面青,口中沫出临死者∶取扁竹十斤(锉)。以水一石,煎至一斗,去滓煎如饧。隔宿勿食,空心服一升,虫即下也。仍常煮汁作饭食。《海上歌》云∶心头急痛不能当,我有仙人海上方。 蓄醋煎通口咽,管教时刻便安康。
虫食下部,虫状如蜗牛,食下部作痒∶取扁竹一把。水二升,煮熟。五岁儿,空腹服三、五合。(《杨氏产乳》)
痔发肿痛∶扁竹捣汁,服一升。一、二服未瘥,再服。亦取汁和面作 煮食,日三次。(《药性论》)
恶疮痂痒作痛∶扁竹捣封,痂落即瘥。(《肘后方》)

荩草

(音烬。《本经》下品)

顶一下
(6)
85.7%
踩一下
(1)
14.3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