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五(11)

【简介】颂曰∶蓝汁治虫豸伤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着其法云∶取大蓝汁一碗,入雄黄、麝香二物少许,以点咬处,仍细服其汁,神异之极也。张荐员外在剑南为张延赏判官,忽被斑蜘蛛咬项上。一宿,咬处有二道赤色,细如箸,绕项上

颂曰∶蓝汁治虫豸伤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着其法云∶取大蓝汁一碗,入雄黄、麝香二物少许,以点咬处,仍细服其汁,神异之极也。张荐员外在剑南为张延赏判官,忽被斑蜘蛛咬项上。一宿,咬处有二道赤色,细如箸,绕项上,从胸前下至心。经两宿,头面肿痛,大如数升碗,肚渐肿,几至不救。张公出钱五百千,并荐家财又数百千,募能疗者。忽一人应召,云可治。张公甚不信之,欲验其方。其人云∶不惜方,但疗人性命尔。遂取大蓝汁一碗,以蜘蛛投之,至汁而死。又取蓝汁加麝香、雄黄,更以一蛛投入,随化为水。张公因甚异之,遂令点于咬处。两日悉平,作小疮而愈。
【附方】旧十,新七。
小儿赤痢∶捣青蓝汁二升,分四服。(《子母秘录》)
小儿中蛊,下血欲死∶捣青蓝汁,频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阴阳易病,伤寒初愈,交合阴阳,必病拘急,手足拳,小腹急热,头不能举,名阴阳易,当汗之。满四日难治∶蓝一把,雄鼠屎三十枚,水煎服,取汗。(《肘后方》)
惊痫发热∶干蓝、凝水石等分。为末,水调敷头上。(《圣惠方》)
上气咳嗽,呷呀息气,喉中作声,唾粘∶以蓝叶水浸捣汁一升,空腹频服。须臾以杏仁研汁,煮粥食之。一两日将息,依前法更服,吐痰尽方瘥。(《梅师方》)
飞血赤目热痛∶干蓝叶(切)二升,车前草半两,淡竹叶(切)三握。水四升,煎二升,去滓温洗。冷即再暖,以瘥为度。(《圣济总录》)
腹中鳖症∶蓝叶一斤(捣)。以水三升,绞汁服一升,日二次。(《千金方》)
应声虫病,腹中有物作声,随人语言,名应声虫病∶用板蓝汁一盏。分五服,效。(夏子益《奇疾方》)
卒中水毒∶捣蓝青汁,敷头身令匝。(《肘后方》)
服药过剂烦闷,及中毒烦闷欲死。捣蓝汁服数升。(《肘后方》)
卒自缢死∶以蓝汁灌之。(《千金方》)
毒箭伤人∶蓝青捣饮并敷之。如无蓝,以青布渍汁饮。(《肘后方》)
唇边生疮,连年不瘥∶以八月蓝叶一斤。捣汁洗之,不过三度瘥。(《千金方》)
齿 肿痛∶紫蓝,烧灰敷之,日五度。(《广济方》)
白头秃疮∶粪蓝,煎汁频洗。(《圣济录》)
天泡热疮∶蓝叶捣敷之,良。(《集简方》)
疮疹不快∶板蓝根一两,甘草一分。为末。每服半钱或一钱,取雄鸡冠血三、二点,同温酒少许调下。(《钱氏小儿方》)

蓝淀

(《纲目》)
【释名】时珍曰∶ ,石殿也,其滓澄殿在下也。亦作淀,俗作靛。南人掘地作坑,以蓝浸水一宿,入锻石搅至千下,澄去水,则青黑色。亦可干收,用染青碧。其搅起浮沫,掠出阴干,谓之靛花,即青黛,见下。
【气味】辛、苦,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解诸毒,敷热疮,小儿秃疮热肿(藏器)。止血杀虫,治噎膈(时珍)。
【发明】时珍曰∶淀乃蓝与锻石作成,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,而其止血、拔毒、杀虫之功,似胜于蓝。按《广五行记》云∶唐永徽中,绛州一僧,病噎不下食数年,临终命其徒曰∶吾死后,可开吾胸喉,视有何物苦我如此?及死,其徒依命,开视胸中,得一物,形似鱼而有两头,遍体悉似肉鳞。安钵中,跳跃不已。戏投诸味,虽不见食,皆化为水。又投诸毒物,亦皆销化。一僧方作蓝淀,因以少淀投之,即怖惧奔走,须臾化成水。世传淀水能治噎疾,盖本于此。今方士或以染缸水饮人治噎膈,皆取其杀虫也。
【附方】旧三,新一。
时行热毒,心神烦躁∶用蓝淀一匙。新汲水一盏服。(《圣惠方》)
小儿热丹∶蓝淀,敷之。(《子母秘录方》)
口鼻急疳,数日欲死∶以蓝淀敷之,令遍,日十度,夜四度。(《千金翼》)
误吞水蛭∶青靛调水饮,即泻出。(《普济方》)

青黛

(宋《开宝》)
【释名】靛花(《纲目》)、青蛤粉。
时珍曰∶黛,眉色也。刘熙《释名》云∶灭去眉毛,以此代之,故谓之黛。
【集解】志曰∶青黛从波斯国来。今以太原并庐陵、南康等处,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,与青黛同功。
时珍曰∶波斯青黛,亦是外国蓝靛花,既不可得,则中国靛花亦可用。或不得已,用青布浸汁代之。货者复以干淀充之,然有锻石,入服饵药中当详之。
【气味】咸,寒,无毒。权曰∶甘,平。
【主治】解诸药毒,小儿诸热,惊痫发热,天行头痛寒热,并水研服之。亦磨敷热疮恶肿,金疮下血,蛇犬等毒(《开宝》)。解小儿疳热,杀虫(甄权)。小儿丹热,和水服之。同鸡子白、大黄末,敷疮痈、蛇虺螫毒(藏器)。泻肝,散五脏郁火。
【发明】宗奭曰∶青黛乃蓝为之者。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,下连二阴,遍生湿疮,状如马爪疮,他处并无,热痒而痛,大小便涩,出黄汁,食亦减,身面微肿。医作恶疮治,用鳗 鲡鱼、松脂、黄丹之药涂之,热痛甚。问其人嗜酒食,喜鱼蟹发风等物。急令洗其膏药。以马齿苋四两,杵烂,入青黛一两,再研匀涂之。即时热减,痛痒皆去。仍以八正散,日三服之,分败客热。药干即上。如此二日,减三分之一,五日减三分之二,二十日愈。此盖中下焦蓄风热毒瓦斯也。若不出,当作肠痈内痔。仍须禁酒色发风物。然不能禁,后果患内痔。
【附方】旧三,新十。
心口热痛∶姜汁调青黛一钱服之。(《医学正传》)
内热吐血∶青黛二钱,新汲水下。(《圣惠方》)
肺热咯血∶青饼子∶用青黛一两,杏仁(以牡蛎粉炒过)一两。研匀,黄蜡化和,作三十饼子。每服一饼,以干柿半个夹定,湿纸裹,煨香嚼食,粥饮送下,日三服。(华佗《中藏经》)
小儿惊痫∶青黛量大小,水研服之。(《生生编》)
小儿夜啼∶方同上。
小儿疳痢∶宫气方歌云∶孩儿杂病变成疳,不问强羸女与男。烦热毛焦鼻口燥,皮肤枯槁四肢瘫。腹中时时更下痢,青黄赤白一般般。眼涩面黄鼻孔赤,谷道开张不可看。此方便是青黛散,孩儿百病服之安。
耳疳出汁∶青黛、黄柏末,干搽。(《谈野翁方》)
烂弦风眼∶青黛、黄连泡汤,日洗。(《明目方》)
产后发狂∶四物东加青黛,水煎服。(《摘玄》)
伤寒赤斑∶青黛二钱。水研服。(《活人书》)
豌豆疮毒,未成脓者∶波斯青黛一枣许。水研服。(《梅师方》)
瘰癧未穿∶靛花、马齿苋同捣。日日涂敷,取效。(《简便方》)
诸毒虫伤∶青黛、雄黄等分,研末,新汲水服二钱。(《古今录验》)
【附录】雀翘 《别录》有名未用曰∶味咸。益气明目。生蓝中。叶四月实,锐黄中黑。五月采,阴干。一名去母,一名更生。

甘蓝

(《拾遗》)
【校正】自菜部移入此。
【释名】蓝菜(《千金》)
【集解】藏器曰∶此是西土蓝也。叶阔可食。
时珍曰∶此亦大叶冬蓝之类也。按胡洽居士云∶河东、陇西羌胡多种食之,汉地少有。 其叶长大而浓,煮食甘美。经冬不死,春亦有英。其花黄,生角结子。其功与蓝相近也。
【气味】甘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久食,大益肾,填髓脑,利五脏六腑,利关节,通经络中结气,去心下结伏气,明耳目,健人,少睡,益心力,壮筋骨。作菹经宿色黄,和盐食,治黄毒

【主治】人多睡(思邈)。

(《本经》中品)
【校正】自菜部移入此。
【释名】时珍曰∶蓼类皆高扬,故字从 ,音料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蓼实生雷泽川泽。
弘景曰∶此类多人所食。有三种∶一是青蓼,人家常用,其叶有圆有尖,以圆者为胜,所用即此也;一是紫蓼,相似而紫色;一是香蓼,相似而香,并不甚辛,好食。
保升曰∶蓼类甚多,有青蓼、香蓼、水蓼、马蓼、紫蓼、赤蓼、木蓼七种。紫、赤二蓼,叶小狭而浓;青、香二蓼,叶亦相似而俱薄;马、水二蓼,叶俱阔大,上有黑点;木蓼,一名天蓼,蔓生,叶似柘叶。六蓼花皆红白,子皆大如胡麻,赤黑而尖扁;惟木蓼花黄白,子皮青滑。诸蓼并冬死,惟香蓼宿根重生,可为生菜。
颂曰∶木蓼亦有大小二种,皆蔓生。陶氏以青蓼入药,余亦无用。
《三茅君传》有作白蓼酱方,药谱无白蓼,疑即青蓼也。
宗奭曰∶蓼实即草部下品水蓼之子也。彼言水蓼是用茎,此言蓼实是用子也。春初以壶芦盛水浸湿,高挂火上,日夜使暖,遂生红芽,取为蔬,以备五辛盘。
时珍曰∶韩保升所说甚明。古人种蓼为蔬,收子入药。故《礼记》烹鸡、豚、鱼、鳖,皆实蓼于其腹中,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。后世饮食不用,人亦不复栽,惟造酒曲者用其汁耳。今但以平泽所生香蓼、青蓼、紫蓼为良。
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诜曰∶多食吐水,壅气损阳。
【主治】明目温中,耐风寒,下水气,面目浮肿痈疡(《本经》)。疡,止霍乱,治小儿头疮(甄权)。
【附方】旧二,新二。
伤寒劳复,因交后卵肿,或缩入腹痛∶蓼子一把。水 汁,饮一升。(《肘后方》)
霍乱烦渴∶蓼子一两,香薷二两。每服二钱,水煎服。(《圣济录》)
小儿头疮∶蓼子为末,蜜和鸡子白同涂之,虫出不作痕。(《药性论》)
蜗牛咬毒,毒行遍身者∶蓼子煎水浸之,立愈。不可近阴,令弱也。(陈藏器《本草》)
苗叶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思邈曰∶黄帝云∶食蓼过多,有毒,发心痛。和生鱼食,令人脱气,阴核痛求死。二月食蓼,伤人肾。扁鹊云∶久食令人寒热,损髓减气少精。妇人月事来时食蓼、蒜,喜为淋。与大麦面相宜。
【主治】归舌,除大小肠邪气,利中益志(《别录》)。干之酿酒,主风冷,大良(弘景)。作生菜食,能入腰脚。煮汤捋脚暴软,赤蓼烧灰淋汁浸之,以桑叶蒸 ,立愈(大明)。杀虫伏砒(时珍)
【附方】旧四,新三。
蓼汁酒,治胃脘冷,不能饮食,耳目不聪明,四肢有气,冬卧足冷∶八月三日取蓼日干,如五升大,六十把,水六石,煮取一石,去滓,拌米饭,如造酒法,待熟,日饮之。十日后,目明气壮也。(《千金方》)
肝虚转筋吐泻∶赤蓼茎叶(切)三合。水一盏,酒三合,煎至四合,分二服。(《圣惠方》)
霍乱转筋∶蓼叶一升。水三升,煮取汁二升,入香豉一升,更煮一升半,分三服。(《药性论》)
夏月 死∶浓煮蓼汁一盏服。(《外台》)
小儿冷痢∶蓼叶,捣汁服。(《千金》)
血气攻心,痛不可忍∶蓼根洗锉,浸酒饮。(《斗门》)
恶犬咬伤∶蓼叶,捣泥敷。(《肘后》)
水蓼(《唐本草》)
【释名】虞蓼(《尔雅》)、泽蓼。
志曰∶生于浅水泽中,故名水蓼。
时珍曰∶按《尔雅》云∶蔷,虞蓼也。山夹水曰虞。
【集解】恭曰∶水蓼生下湿水旁。叶似马蓼,大于家蓼,茎赤色,水 食之,胜于蓼子。
宗奭曰∶水蓼,大概与水荭相似,但枝低耳。今造酒取叶,以水浸汁,和面作曲,亦取其辛耳。
时珍曰∶此乃水际所生之蓼,叶长五六寸,比水荭叶稍狭,比家蓼叶稍大,而功用仿佛。故寇氏谓蓼实即水蓼之子者,以此故。
茎叶
【气味】辛,无毒。大明曰∶冷。
【主治】蛇伤,捣敷之。绞汁服之,止蛇毒入腹心闷。又治脚气肿痛成疮,水煮汁渍捋之(《唐本》)。
马蓼(《纲目》)
【释名】大蓼(《纲目》)、墨记草。
时珍曰∶凡物大者,皆以马名之,俗呼大蓼是也。高四五尺,有大、小二种。但每叶中间有黑迹,如墨点记,故方士呼为墨记草。
【集解】弘景曰∶马蓼生下湿地,茎斑,叶大有黑点。亦有二、三种,其最大者名茏 ,即水荭也。
茎叶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时珍曰∶伏丹砂、雌黄。
【主治】去肠中蛭虫,轻身(《本经》)。

荭草

(《别录》中品)
【校正】并入有名未用《别录》天蓼。
【释名】鸿 (音缬)、茏古(一作鼓)、游龙(《诗经》)、石龙(《别录》)、录》)、大蓼。
时珍曰∶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,故曰荭,曰鸿。鸿亦大也。《别录》有名未用,草部中有天蓼,云一名石龙,生水中。陈藏器解云∶天蓼即水荭,一名游龙,一名大蓼。据此,则二条乃一指其实,一指茎叶而言也。今并为一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荭生水旁,如马蓼而大,五月采实。
弘景曰∶今生下湿地甚多,极似马蓼而甚长大。《诗》称隰有游龙,郭璞云∶即茏古也。

顶一下
(6)
85.7%
踩一下
(1)
14.3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