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三(8)

【简介】【发明】时珍曰∶红豆蔻,李东垣脾胃药中常用之,亦取其辛热芳香,能醒脾温肺、散寒燥湿、消食之功尔。若脾肺素有伏火者,切不宜用。 【附方】新一。 风寒牙痛∶红豆蔻为末,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,并掺牙取涎。或加

【发明】时珍曰∶红豆蔻,李东垣脾胃药中常用之,亦取其辛热芳香,能醒脾温肺、散寒燥湿、消食之功尔。若脾肺素有伏火者,切不宜用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风寒牙痛∶红豆蔻为末,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,并掺牙取涎。或加麝香。(《卫生家宝 方》)
豆蔻
(《别录》上品)
【校正】自果部移入此。
【释名】草豆蔻(《开宝》)、漏蔻(《异物志
宗奭曰∶豆蔻,草豆蔻也。此是对肉豆蔻而名。若作果,则味不和。前人编入果部,不知有何义意?花性热,淹至京师,味微苦不甚美,干则色淡紫。为能消酒毒,故为果尔。
时珍曰∶按扬雄《方言》云∶凡物盛多曰蔻。豆蔻之名,或取此义。豆象形也。《南方异物志》作漏蔻,盖南人字无正音也。今虽不专为果,犹入茶食料用,尚有草果之称焉。《金 光明经》三十二品香药,谓之苏乞迷罗(细)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豆蔻生南海。
恭曰∶苗似山姜,花黄白色,苗根及子亦似杜若。
颂曰∶草豆蔻,今岭南皆有之。苗似芦,其叶似山姜、杜若辈,根似高良姜。二月开花 作穗房,生于茎下,嫩叶卷之而生,初如芙蓉花,微红,穗头深红色。其叶渐展,花渐出,而色渐淡,亦有黄白色者。南人多采花以当果,尤贵其嫩者。并穗入盐同腌治,叠叠作朵不散。又以木槿花同浸,欲其色红尔。其结实若龙眼子而锐,皮无鳞甲,皮中子如石榴瓣,夏 月熟时采之曝干。根苗微作樟木香,根茎子并辛香。
曰∶豆蔻生交趾。其根似益智,皮壳小浓,核如石榴而辛香,叶如芄兰而小。三月采 其叶,细破阴干用。味近苦而有甘。
时珍曰∶草豆蔻、草果虽是一物,然微有不同。今建宁所产豆蔻,大如龙眼而形微长,其皮黄白薄而棱峭,其仁大如缩砂仁而辛香气和。滇广所产草果,长大如诃子,其皮黑浓而棱密,其子粗而辛臭,正如斑蝥之气。彼人皆用 茶及作食料,恒用之物。广人取生草蔻入梅汁,盐渍令红,曝干荐酒,名红盐草果。其初结小者,名鹦哥舌。元朝《饮膳》,皆以草果为上供。南人复用一种火杨梅伪充草豆蔻,其形圆而粗,气味辛猛而不和,人亦多用之,或云即山姜实也,不可不辨。
【修治】 曰∶凡使须去蒂,取向里子及皮,用茱萸同于 上缓炒,待茱萸微黄黑,即去茱萸,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。
时珍曰∶今人惟以面裹 火煨熟,去皮用之。

【气味】辛,温,涩,无毒。
好古曰∶大辛热,阳也,浮也。入足太阴、阳明经。
【主治】温中,心腹痛,呕吐,去口臭气(《别录》)。下气,止霍乱,一切冷气,消酒毒(《开宝》)。调中补胃,健脾消食,去客寒,心与胃痛(李杲)。治瘴疠寒疟,伤暑吐下泄 痢,噎膈反胃,痞满吐酸,痰饮积聚,妇人恶阻带下,除寒燥湿,开郁破气,杀鱼肉毒。制丹砂(时珍)。
【发明】弘景曰∶豆蔻辛烈甚香,可常食之。其五和糁中物,皆宜人。豆蔻、廉姜、枸 橼、甘蕉、麂目是也。
宗奭曰∶草豆蔻气味极辛微香,性温而调散冷气甚速。虚弱不能饮食者,宜此与木瓜、乌梅、缩砂、益智、曲 、甘草、生姜同用也。
杲曰∶风寒客邪在胃口之上,当心作疼者,宜煨熟用之。
震亨曰∶草豆蔻性温,能散滞气,消膈上痰。若明知身受寒邪,口食寒物,胃脘作疼,方可温散,用之如鼓应桴。或湿痰郁结成病者,亦效。若热郁者不可用,恐积温成热也。必 用栀子之剂。
时珍曰∶豆蔻治病,取其辛热浮散,能入太阴阳明,除寒燥湿,开郁化食之力而已。南地卑下,山岚烟瘴,饮啖酸咸,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。故食料必用,与之相宜。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。或云∶与知母同用,治瘴疟寒热,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。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,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。
【附方】旧一,新九。
心腹胀满短气。用草豆蔻一两,去皮为末,以木瓜生姜汤,调服半钱。(《千金方》)
胃弱呕逆不食。用草豆蔻仁二枚,高良姜半两,水一盏,煮取汁,入生姜汁半合,和白面作拨 刀,以羊肉 汁煮熟,空心食之。(《普济》 霍乱烦渴∶草豆蔻、黄连各一钱半,乌豆五十粒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虚疟自汗不止。用草果一枚(面裹煨熟,连面研),入平胃散二钱。水煎服。(《经效济世方》)
气虚瘴疟,热少寒多,或单寒不热,或虚热不寒。用草果仁、熟附子等分,水一盏,姜七片,枣一枚,煎半盏服。名果附汤。(《济生方》)
脾寒疟疾,寒多热少,或单寒不热,或大便泄 而小便多,不能食。用草果仁、熟附子各二钱半,生姜七片,枣肉二枚。水三盏,煎一盏,温服。(《医方大成》)
脾肾不足∶草果仁一两(以舶茴香一两炒香,去茴不用),吴茱萸(汤泡七次,以破故 纸一两炒香,去故纸不用),葫芦巴一两(以山茱萸一两炒香,去茱萸不用)。上三味为散,酒糊丸梧子大。每服六十丸,盐汤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赤白带下∶连皮草果一枚,乳香一小块。面裹煨焦黄,同面研细。每米饮服二钱,日二服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香口辟臭∶豆蔻、细辛为末,含之。(《肘后方》)
脾痛胀满∶草果仁二个。酒煎服之。(《直指方》)

【气味】辛,热,无毒。
【主治】下气,止呕逆,除霍乱,调中补胃气,消酒毒(大明)。
白豆蔻
(宋《开宝》)
【释名】多骨。
【集解】志曰∶白豆蔻,出伽古罗国,呼为多骨。其草形如芭蕉,叶似杜若,长八九尺 而光滑,冬夏不凋,花浅黄色,子作朵如葡萄,初出微青,熟则变白,七月采之。
颂曰∶今广州、宜州亦有之,不及番舶来者佳。
时珍曰∶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,其壳白浓,其仁如缩砂仁。入药,去皮炒用。

【气味】辛,大温,无毒。 好古∶大辛热,味薄气浓,轻清而升,阳也,浮也。入手太阴经。
【主治】积冷气,止吐逆反胃,消谷下气(《开宝》)。散肺中滞气,宽膈进食,去白睛 翳膜(李杲)。补肺气,益脾胃,理元气,收脱气(好古)。治噎膈,除疟疾寒热,解酒毒(时珍)。
【发明】颂曰∶古方治胃冷,吃食即欲吐,及呕吐六物汤,皆用白豆蔻,大抵主胃冷,即相宜也。
元素曰∶白豆蔻气味俱薄,其用有五∶专入肺经本药,一也;散胸中滞气,二也;去感 寒腹痛,三也;温暖脾胃,四也;治赤眼暴发,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,用少许,五也。
时珍曰∶按杨士瀛云∶白豆蔻治脾虚疟疾,呕吐寒热,能消能磨,流行三焦,营卫一转,诸证自平。
【附方】旧一,新四。
胃冷恶心∶凡食即欲吐。用白豆蔻子三枚。捣细。好酒一盏,温服,并饮数服佳。(张 文仲《备急方》)
人忽恶心∶多嚼白豆蔻子,最佳。(《肘后方》)
小儿吐乳,胃寒者。白豆蔻仁十四个,缩砂仁十四个,生甘草二钱,炙甘草二钱。为末。常掺入儿口中。(危氏 脾虚反胃∶白豆蔻、缩砂仁各二两,丁香一两,陈廪米一升,黄土炒焦,去土研细,姜汁和丸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姜汤下。名太仓丸。(《济生方》)
产后呃逆∶白豆蔻、丁香各半两。研细,桃仁汤服一钱,少顷再服。(《乾坤生意》)
缩砂密
(宋《开宝》)
【释名】时珍曰∶名义未详。藕下白 多密,取其密藏之意。此物实在根下,仁藏壳内,亦或此意欤。
【集解】 曰∶缩砂密,生西海及西戎等地、波斯诸国。多从安东道来。志曰∶生南地。 苗
颂曰∶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。苗茎似高良姜,高三、四尺。叶青,长八、九寸,阔半寸 以来。三月、四月开花在根下,五、六月成实,五、七十枚作一穗,状似益智而圆,皮紧浓而皱,有粟纹,外有细刺,黄赤色。皮间细子一团,八隔,可四十余粒,如大黍米,外微黑色,内白而香,似白豆蔻仁。七月、八月采之,辛香可调食味,及蜜煎糖缠用。

顶一下
(6)
60%
踩一下
(4)
4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