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《本草纲目》菜部二(7)

【简介】乳痈红肿∶蒲公英一两,忍冬藤二两。捣烂,水二钟,煎一钟,食前服。睡觉病即去矣。(《积德堂方》)。 疳疮疔毒∶蒲公英捣烂覆之,即黄花地丁也。别更捣汁,和酒煎服,取汗。(唐氏方)。 多年恶疮∶蒲公英捣烂贴

乳痈红肿∶蒲公英一两,忍冬藤二两。捣烂,水二钟,煎一钟,食前服。睡觉病即去矣。(《积德堂方》)。
疳疮疔毒∶蒲公英捣烂覆之,即黄花地丁也。别更捣汁,和酒煎服,取汗。(唐氏方)。
多年恶疮∶蒲公英捣烂贴。(《救急方》)。
蛇螫肿痛∶方同上。

黄瓜菜

(《食物》)

【释名】

黄花菜。
时珍曰∶其花黄,其气如瓜,故名。

【集解】

颖曰∶黄瓜菜野生田泽。形似油菜,但味少苦。取为羹茹,甚香美。
时珍曰∶此菜二月生苗,田野遍有,小科如荠。三、四、五月开黄花,花与茎、叶并同地丁,但差小耳。一科数花,结细子,不似地丁之花成絮也。野人茹之,亦采以饲鹅儿。

【气味】

甘、微苦,微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通结气,利肠胃(汪颖)。

生瓜菜

(宋《图经》)

【释名】

其味作生瓜气,故以为名。

【集解】

颂曰∶生瓜菜生资州平田阴畦间。春生苗,长三、四寸,作丛生。叶青而圆,似白苋菜。夏开紫白花,结细实,黑色。

【气味】

甘,微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走注攻头面四肢,及阳毒伤寒,壮热头痛,心神烦躁,利胸膈,捣汁饮之。又生捣贴肿(苏颂)。

落葵

(《别录》下品)

【释名】

葵(《尔雅》)、藤葵(《食鉴》)、藤菜(《纲目》)、天葵(《别录》)、繁露(同)、御菜(俗)、胭脂菜。
志曰∶落葵,一名藤葵,俗呼为胡胭脂。
时珍曰∶落葵叶冷滑如葵,故得葵名。释家呼为御菜,亦曰藤儿菜。《尔雅》云∶ 葵,繁露也。一名承露。其叶最能承露,其子垂垂亦如缀露,故得露名。
而 、落二字相似,疑落字乃 字之讹也。案∶
《考工记》云∶大圭,终葵首也。注云∶齐人谓椎曰终葵。圭首六寸为椎。然则此菜亦以其叶似椎头而名之乎?

【集解】

弘景曰∶落葵又名承露。人家多种之。叶惟可 食,冷滑。其子紫色,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,少入药用。
保升曰∶蔓生,叶圆,浓如杏叶。子似五味子,生青熟黑。所在有之。
时珍曰∶落葵三月种之,嫩苗可食。五月蔓延,其叶似杏叶而肥浓软滑,作蔬、和肉皆宜。八、九月开细紫花,累累结实,大如五味子,熟则紫黑色。揉取汁,红如胭脂,女人饰面、点唇及染布物,谓之胡胭脂,亦曰染绛子,但久则色易变耳。

【气味】

酸,寒,滑,无毒。
时珍曰∶甘、微酸,冷滑。脾冷人不可食。
弘景曰∶曾为狗啮者,食之终身不瘥。

【主治】

滑中,散热(《别录》)。利大小肠(时珍)。

【主治】

悦泽人面(《别录》)。可作面脂(苏颂)。诜曰∶取子蒸过,烈日中曝干,去皮,取仁细研,和白蜜涂面,鲜华立见)。

(音戢。《别录》下品)

【释名】

菹菜(恭)、鱼腥草。
时珍曰∶蕺字,段公路《北户录》作蕊,音戢。秦人谓之菹子。菹、蕺音相近也。其叶腥气,故俗呼为鱼腥草。

【集解】

恭曰∶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,亦能蔓生。叶似荞麦而肥,茎紫赤色。山南、江左人好生食之。关中谓之菹菜。
保升曰∶茎、叶俱紫,赤英,有臭气。
时珍曰∶案∶赵叔文《医方》云∶鱼腥草即紫蕺。叶似荇,其状三角,一边红,一边青。
可以养猪。又有五蕺(即五毒草),花、叶相似,但根似狗脊。
见草部。

【气味】

辛,微温,有小毒。

《别录》曰∶多食,令人气喘。
弘景曰∶俗传食蕺不利人脚,恐由闭气故也。今小儿食之,便觉脚痛。
诜曰∶小儿食之,三岁不行。久食,发虚弱,损阳气,消精髓。
思邈曰∶素有脚气人食之,一世不愈。

【主治】

蠼 尿疮(《别录》)。淡竹筒内煨熟,捣敷恶疮、白秃(大明)。散热毒痈肿,疮痔脱肛,断 疾,解 毒(时珍)。

【附方】

旧一,新七。

背疮热肿∶蕺菜捣汁涂之,留孔以泄热毒,冷即易之。(《经验方》)。
痔疮肿痛∶鱼腥草一握,煎汤熏洗,仍以草挹痔即愈。一方∶洗后以枯矾入片脑少许,敷之。(《救急方》)。疔疮作痛∶鱼腥草捣烂敷之。痛一、二时,不可去草,痛后一、二日即愈。徽人所传方也。(陆氏《积德堂方》)
小儿脱肛∶鱼腥草擂如泥,先以朴硝水洗过,用芭蕉叶托住药坐之,自入也。(《永类方》)
虫牙作痛∶鱼腥草、花椒、菜子油等分,捣匀,入泥少许,和作小丸如豆大。随牙左右塞耳内,两边轮换,不可一齐用,恐闭耳气。塞一日夜,取看有细虫为效。(《简便方》)
断截疟疾∶紫蕺一握。捣烂绢包,周身摩擦,得睡有汗即愈。临发前一时作之。(《救急易方》)
恶蛇虫伤∶鱼腥草、皱面草、槐树叶、草决明,一处杵烂,敷之甚效。(同上)

(《拾遗》)

【释名】

鳖。
时珍曰∶《尔雅》云∶蕨,鳖也。菜名。陆佃《埤雅》云∶蕨初生无叶,状如雀足之拳,又如人足之蹶,故谓之蕨。周秦曰蕨,齐鲁曰鳖,初生亦类鳖脚故也。其苗谓之蕨萁。

【集解】

藏器曰∶蕨生山间。根如紫草。人采茹食之。
时珍曰∶蕨,处处山中有之。二、三月生芽,拳曲状如小儿拳。长则展开如凤尾,高三、四尺。
其茎嫩时采取,以灰汤煮去涎滑,晒干作蔬,味甘滑,亦可醋食。其根紫色,皮内有白粉,捣烂,再三洗澄。取粉作 KT ,荡皮作线食之,色淡紫,而甚滑美也。野人饥年掘取,治造不精,聊以救荒,味即不佳耳。《诗》云∶陟彼南山,言采其蕨。陆玑谓其可以供祭,故采之。然则蕨之为用,不独救荒而已。一种紫萁,似蕨有花而味苦,谓之迷蕨,初生亦可食,《尔雅》谓之月尔,《三苍》谓之紫蕨。郭璞云∶花繁曰尔。紫蕨拳曲繁盛,故有月尔之名。

萁及根

【气味】

甘,寒,滑,无毒。诜曰∶久食,令人目暗、鼻塞、发落。又冷气人食之,多腹胀。小儿食之,脚弱不能行。
思邈曰∶久食成瘕。

【主治】

去暴热,利水道,令人睡(藏器)。补五脏不足,气壅经络筋骨间,毒瓦斯(孟诜)。根烧灰油调,敷蛇、KT 伤(时珍。KT 音萧,虫名)。

【发明】


顶一下
(3)
50%
踩一下
(3)
5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