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《本草纲目》果部一

【简介】李 杏 巴旦杏 梅 梅 桃 栗 天师栗 枣 仲思枣 苦枣

李 杏 巴旦杏 梅 梅 桃 栗 天师栗 枣 仲思枣 苦枣


李时珍曰∶木实曰果,草实曰 。熟则可食,干则可脯。
丰俭可以济时,疾苦可以备药。辅助粒食,以养民生。故《素问》云∶五果为助。五果者,以五味、五色应五脏,李、杏、桃、栗、枣是矣。古书欲知五谷之收否,但看五果之盛衰(李主小豆,杏主大麦,桃主小麦,栗主稻,枣主禾)。《礼记.内则》列果品菱、 、榛、瓜之类。周官职方氏辨五地之物,山林宜皂物(柞、栗之属),川泽宜膏物(菱、芡之属)。
丘陵宜核物(梅、李之属)。甸师掌野果 。场人树果 珍异之物,以时藏之。观此,则果之土产常异,性味良毒,岂可纵嗜欲而不知物理乎?于是集草木之实号为果 者为果部,凡一百二十七种。分为六类∶曰五果,曰山,曰夷,曰味,曰 ,曰水。旧本果部三品共五十三种。今移一种入菜部,四种入草部。自木部移入并附三十一种,草部移入四种,菜部移入一种,外类移入四种。

神农本草经》十二种(梁陶弘景注) 《名医别录》十六种(同上) 《唐本草》十一种(唐苏恭) 《本草拾遗》二十种(唐陈藏器) 《海药本草》一种(唐李 ) 《食性本草》一种(唐陈士良) 《食疗本草》一种(唐孟诜) 《开宝本草》十九种(宋马志)
《嘉 本草》二种(宋掌禹锡) 《图经本草》五种(宋苏颂) 《日华本草》二种(宋人大明) 《食物本草》一种(明汪颖) 《日用本草》二种(元吴瑞) 《本草会编》一种(明汪机) 《本草纲目》三十三种(明李时珍)

【附注】

魏《吴普本草》 李当之《本草》 宋雷 《炮炙论》 齐徐之才《药对》 唐.甄权《药性》 孙思邈《千金》 唐.萧炳《四声》 杨损之《删繁》 蜀韩保升《重注》 宋.寇宗《衍义》 唐.慎微《证类》 金.张元素《珍珠囊》 元.李杲《法象》 王好古《汤液》 朱震亨《补遗》 明.宁原《食鉴》 周定王《救荒》 陈嘉谟《蒙筌》

果之一 (五果类一十一种)

(《别录》下品)

【释名】

嘉庆子。
时珍曰∶按∶罗愿《尔雅翼》云∶李乃木之多子者,故字从木、子。窃谓木之多子者多矣,何独李称木子耶?按∶《素问》言∶李味酸属肝,东方之果也。则李于五果属木,故得专称尔。今人呼干李为嘉庆子。按∶韦述《两京记》云∶东都嘉庆坊有美李,人称为嘉庆子。
久之称谓既熟,不复知其所自矣。梵书名李曰居陵迦。

【集解】

弘景曰∶李类甚多。京口有麦李,麦秀时熟,小而肥甜,核不入药。姑熟有南居李,解核如杏子形者,入药为佳。
志曰∶李有绿李、黄李、紫李、牛李、水李,并甘美堪食,核不中用。有野李,味苦,核仁入药。
颂曰∶李处处有之。郭璞注《尔雅》∶休,乃无实李也。一名赵李。痤(音磋),乃接虑李也。一名麦李。细熟有沟道,与麦同熟。驳,乃赤李也。陶氏所谓南居李,今不复识。医家但用核若杏核者。
宗奭曰∶李树大者高丈许。一种御李子,大如樱桃,红黄色,先诸李熟,医家用者亦少。
时珍曰∶李,绿叶白花,树能耐久,其种近百。其子大者如杯如卵,小者如弹如樱。其味有甘、酸、苦、涩数种。其色有青、绿、紫、朱、黄、赤、缥绮、胭脂、青皮、紫灰之殊。
其形有牛心、马肝、柰李、杏李、水李、离核、合核、无核、匾缝之异。其产有武陵、房陵诸李。早则麦李、御李,四月熟。迟则晚李、冬李,十月、十一月熟。又有季春李,冬花春实也。按∶王祯《农书》云∶北方一种御黄李,形大而肉浓核小,甘香而美。江南建宁一种均亭李,紫而肥大,味甘如蜜。有擘李,熟则自裂。有糕李,肥粘如糕。皆李之嘉美者也。
今人用盐曝、糖藏、蜜煎为果,惟曝干白李有益。其法∶夏李色黄时摘之,以盐 去汁,合盐晒萎,去核复晒干,荐酒、作 皆佳。

【气味】

苦、酸,微温,无毒。
时珍曰∶李味甘酸,其苦涩者不可食。不沉水者有毒,不可食。
大明曰∶多食令人胪胀,发虚热。
诜曰∶临水食之,令发痰疟。不可合雀肉食。合蜜食,损五脏。
宗奭曰∶不可合浆水食,发霍乱,涩气而然。服术人忌之。

【主治】

暴食,去痼热,调中(《别录》)。去骨节间劳热(孟诜)。肝病宜食之(思邈)。

核仁

【气味】

苦,平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僵仆 折,瘀血骨痛(《别录》)。
令人好颜色(吴普)。治女子少腹肿满。利小肠,下水气,除浮肿(甄权)。治面 黑子(苏颂)。

【附方】

旧一,新一。

女人面 ∶用李核仁去皮细研,以鸡子白和如稀饧涂之。至旦以浆水洗去,后涂胡粉。
不过五、六日效。忌见风。(崔元亮《海上方》)。
蝎虿螫痛∶苦李仁嚼涂之,良。(《古今录验》)。

根白皮

【修治】

时珍曰∶李根皮取东行者,刮去皱皮,炙黄入药用。《别录》不言用何等李根,亦不言其味。但《药性论》云∶入药用苦李根皮,味咸。而张仲景治奔豚气,奔豚汤中用甘李根白皮。则甘、苦二种皆可用欤?

【气味】

大寒,无毒。大明曰∶凉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消渴,止心烦逆奔豚气(《别录》)。治疮(吴普)。煎水含漱,治齿痛(弘景)。
煎汁饮,主赤白痢(大明)。炙黄煎汤,日再饮之,治女人卒赤白下,有验(孟诜)。治小儿暴热,解丹毒(时珍)。苦李根皮∶味咸,治脚下气,主热毒烦躁。煮汁服,止消渴(甄权)。

【附方】

新二。

小儿丹毒,从两股走及阴头∶用李根烧为末,以田中流水和涂之。(《千金》)。
咽喉卒塞,无药处,以皂角末吹鼻取嚏∶仍以李树近根皮,磨水涂喉外,良验。(《菽园杂记》)。

【气味】

苦,香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令人面泽,去粉滓 (时珍)。

【附方】

新一。

面黑粉滓∶用李花、梨花、樱桃花、白蜀葵花、白莲花、红莲花、旋复花、秦椒各六两,桃花、木瓜花、丁香、沉香、青木香、钟乳粉各三两,珍珠、玉屑各二两,蜀水花一两,大豆末七合,为细末瓶收。每日盥 ,用洗手面,百日光洁如玉也。(《普济方》)。

【气味】

甘、酸,平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小儿壮热, 疾惊痫,煎汤浴之,良(大明)。

【附方】

新一。


顶一下
(4)
50%
踩一下
(4)
5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