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《本草纲目》谷部二(3)

【简介】【发明】 宗奭曰∶青粱、白粱,性皆微凉。独黄粱性味甘平,岂非得土之中和气多耶? 颂曰∶诸粱比之他谷,最益脾胃。 【附方】 旧四,新一。 霍乱烦躁∶黄粱米粉半升,水升半,和绞如白饮,顿服。(《外台》)。 霍

【发明】宗奭曰∶青粱、白粱,性皆微凉。独黄粱性味甘平,岂非得土之中和气多耶?
颂曰∶诸粱比之他谷,最益脾胃。

【附方】旧四,新一。

霍乱烦躁∶黄粱米粉半升,水升半,和绞如白饮,顿服。(《外台》)。
霍乱大渴不止,多饮则杀人∶黄粱米五升。水一斗,煮清三升,稍稍饮之。(《肘后》)。
小儿鼻干无涕,脑热也∶用黄米粉、生矾末各一两。每以一钱,水调贴囟上,日二次。 (《普济》)。
小儿赤丹∶用土番黄米粉,和鸡子白涂之。(《兵部手集》)。
小儿生疮,满身面如火烧∶以黄粱米一升研粉,和蜜水调之,以瘥为度。(《外台》)。

白粱米

(《别录》中品)

【气味】甘,微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除热,益气(《别录》)。除胸膈中客热,移五脏气,缓筋骨。凡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,以米汁二合,生姜汁一合,和服之,佳(孟诜)。炊饭食之,和中,止烦渴(时珍)

【附方】旧二。
霍乱不止∶白粱米粉五合。水一升,和煮粥食。(《千金翼》)。
手足生疣∶取白粱米粉,铁铫炒赤研末。以众人唾和涂之,浓一寸,即消。(《肘后》)

青粱米

(《别录》中品)

【气味】甘,微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胃痹,热中消渴,止泄痢,利小便,益气补中,轻身长年。煮粥食之(《别录 》)。健脾,治泄精(大明)。

【发明】时珍曰∶今粟中有大而青黑色者是也。其谷芒多米少,禀受金水之气,其性最凉,而宜病患。
诜曰∶青粱米可辟谷。以纯苦酒浸三日,百蒸百晒,藏之。远行,日一餐之,可度十日;若重餐之,四百九十日不饥也。又方∶以米一斗,赤石脂三斤,水渍置暖处,一、二日,上青白衣,捣为丸如李大。日服三丸,亦不饥也。
掌禹锡曰∶按∶《灵宝五符经》中,白鲜米,九蒸九曝,作辟谷粮,而此用青粱米,未见出处。

【附方】新七。

补脾益胃∶羊肉汤入青粱米、葱、盐,煮粥食。(《正要》)
脾虚泄痢∶青粱米半升,神曲炙捣罗为末一合,日日煮粥食,即愈。(《养老书》)。
冷气心痛∶桃仁二两去皮尖,水研绞汁,入青粱米四合,煮粥常食。(《养老书》)。
五淋涩痛∶青粱米四合,入浆水二升煮粥,下土苏末三两,每日空心食之。(同上)。
老人血淋∶车前五合,绵裹煮汁,入青粱米四合,煮粥饮汁。亦能明目,引热下行。(同上)。
乳石发渴∶青粱米,煮汁饮之。(《外台》)。
一切毒药及鸩毒,烦懑不止∶用甘草三两(水五升,煮取二升,去滓),入黍米粉一两,白蜜三两。煎如薄粥食之。(《外台》)

(《别录》中品)

【释名】 粟。
时珍曰∶粟,古文作 ,象穗在禾上之形。而《春秋说》题辞云∶西乃金所立,米为阳之精,故西字合米为粟。此凿说也。许慎云∶粟之为言续也。续于谷也。古者以粟为黍、稷、粱、秫之总称,而今之粟,在古但呼为粱。后人乃专以粱之细者名粟,故唐孟诜《本草》 言人不识粟,而近世皆不识粟也。大抵粘者为秫,不粘者为粟。故呼此为 粟,以别秫而配。北人谓之小米也。

【集解】弘景曰∶粟,江南西间所种皆是。其粒细于粱,熟舂令白,亦当白粱,呼为白粱粟,或呼为粢米。
恭曰∶粟类多种,而并细于诸粱。北土常食,与粱有别。粢乃稷米,陶注非矣。
诜曰∶粟,颗粒小者是,今人多不识之。其粱米粒粗大,随色别之。南方多 田,种之极易。舂粒细香美,少虚怯,只于灰中种之,又不锄治故也。北田所种多锄之,即难舂;不锄即草翳死。都由土地使然尔。
时珍曰∶粟,即粱也。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,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。苗俱似茅。种类凡数十,有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诸色,或因姓氏地名,或因形似时令,随义赋名。故早则有赶麦黄、百日粮之类,中则有八月黄、老军头之类,晚则有雁头青、寒露粟之类。按∶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云∶粟之成熟有早、晚,苗秆有高、下,收实有息耗,质性有强弱,米味有美恶,山泽有异宜。顺天时,量地利,则用力少而成功多;任性返道,劳而无获。大抵早粟皮薄米实,晚粟皮浓米少。

粟米

(即小米)

【气味】咸,微寒,无毒。时珍曰∶咸、淡。
宗奭曰∶生者难化。熟者滞气,隔食,生虫。
藏器曰∶胃冷者不宜多食。粟浸水至败者,损人。
瑞曰∶与杏仁同食,令人吐泻。雁食粟,翼重不能飞。

【主治】养肾气,去脾胃中热,益气。陈者∶苦,寒。治胃热消渴,利小便(《别录》)。止痢,压丹石热(孟诜)。水煮服,治热腹痛及鼻衄。为粉,和水滤汁,解诸毒,治霍 乱及转筋入腹,又治卒得鬼打(藏器)。解小麦毒,发热(士良)。治反胃热痢。煮粥食,益丹田,【发明】弘景曰∶陈粟乃三、五年者,尤解烦闷,服食家亦将食之。
宗奭曰∶粟米利小便,故能益脾胃。
震亨曰∶粟属水与土。陈者最硬难化,得浆水乃化也。
时珍曰∶粟之味咸淡,气寒下渗,肾之谷也,肾病宜食之。虚热消渴泄痢,皆肾病也。 渗利小便,所以泄肾邪也。降胃火,故脾胃之病宜食之。

【附方】旧五,新五。

胃热消渴∶以陈粟米炊饭,食之,良。(《食医心镜》)
反胃吐食,脾胃气弱,食不消化,汤饮不下∶用粟米半升杵粉,水丸梧子大。七枚煮熟,入少盐,空心和汁吞下。或云∶纳醋中吞之,得下便已。(《心镜》)。
鼻衄不止∶粟米粉,水煮服之。(《普济》)。
婴孩初生七日,助谷神以导达肠胃∶研粟米煮粥如饴。每日哺少许。(姚和众方)。
孩子赤丹∶嚼粟米敷之。(《兵部手集》)。
小儿重舌∶嚼粟米哺之。(《秘录》)。
杂物眯目不出∶用生粟米七粒,嚼烂取汁,洗之即出。(《总录》)。
汤火灼伤∶粟米炒焦投水,澄取汁,煎稠如糖。频敷之,能止痛,灭瘢痕。一方∶半生半炒,研末,酒调敷之。(崔行功《纂要》)。
熊虎爪伤∶嚼粟涂之。(葛氏方)。

粟泔汁

【主治】霍乱卒热,心烦渴,饮数升立瘥。臭泔∶止消渴,尤良(苏恭)。酸泔及淀∶ 洗皮肤瘙疥,杀虫。饮之,主五痔。和臭樗皮煎服,治小儿疳痢(藏器)。

【附方】新二。

眼热赤肿∶粟米泔淀(极酸者)、生地黄等分,研匀摊绢上,方圆二寸,贴目上熨之。 干即疳疮月蚀∶寒食泔淀,敷之良。(《千金》)。


顶一下
(4)
57.1%
踩一下
(3)
42.9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