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

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

理血之剂(2)

【简介】按:本方在《方剂学》教材中归属于补益剂,方中气血并补,且以补气为主,但确为补血的代表方剂,意在补气生血,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。脾健血生,血足则心有所养,怔忡健忘可消除。脾气旺就能统血摄血,所以凡肠风

按:本方在《方剂学》教材中归属于补益剂,方中气血并补,且以补气为主,但确为补血的代表方剂,意在补气生血,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。脾健血生,血足则心有所养,怔忡健忘可消除。脾气旺就能统血摄血,所以凡肠风、崩漏诸证属心脾两虚者均能治疗。
4.养心汤(杨士瀛) 补血宁心。
(《仁斋直指方论》)
【歌诀】
养心汤用草芪参 二茯芎归柏子寻
夏曲远志兼桂味 再加酸枣总宁心
【组成】 炙甘草四钱 炙黄芪 白茯苓 茯神 川芎 当归半夏曲各半两人参柏子仁远志 肉桂五味子酸枣仁各一分
【用法】 上13味药共为粗末,每次用三钱,加生姜五片,大枣二枚水煎服。
【功用】 补血养心。
【主治】 心虚血少。症见心神不宁,怔忡惊惕等。
【方析】 心虚血少,心神不宁为本方的主证。故方中用当归补血养心,为君药。人参、黄芪补益心气,且益气补脾,使气血生化有源,则心血虚得补;酸枣仁、柏子仁补血养心安神,共为臣药。茯苓、茯神补益心脾,宁心安神;远志安神益智;半夏曲去痰涎;川芎行气活血;五味子收敛心气,防止心气耗散;肉桂与参、芪、当归等补气补血药相配,可温化阳气,鼓舞气血生长,加强补血养心之功,共为佐药。炙甘草益气补心,调和诸药,为佐使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补血宁心之功。
5.当归四逆↑①汤(张机) 益血复脉。
(《伤寒论》)
【歌诀】
当归四逆桂枝芍 细辛甘草木通着
再加大枣治阴厥↑② 脉细阳虚由血弱
内有久寒加姜茱 发表温中通经脉
不用附子及干姜 助阳过剂阴反灼【注释】 ①四逆:此指手足厥冷,只是手从指至腕,足从趾至踝不温。
⑦阴厥:即寒厥。此是因阳虚血弱,又受寒邪,寒凝经脉,四末失其温养,而致手足厥冷。
【组成】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炙甘草二两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
【用法】 上7味药水煎,分3次温服。
【功用】 温经散寒,养血复脉。
【主治】 阳气不足而又血虚,外受寒邪。症见手足厥冷,舌淡苔白,脉细欲绝或沉细。亦可治寒入经络而致腰、股、腿、足疼痛。
【方析】 阳虚血弱,经脉受寒为本方的主证。故方中当归辛甘温,补血和血,畅通血行;桂枝辛甘温,温阳散寒,温经通脉,以祛经脉中的寒邪,共为君药。芍药酸苦微寒,养血和营,与当归相合,以补血虚;细辛助桂枝温经散寒,共为臣药。炙甘草、大枣益气补脾,以资气血生化之源,使血虚得补;且甘草合桂枝,又辛甘化阳,加强桂枝温阳散寒之力;甘草合芍药,则酸甘化阴,加强芍药补血养阴之效;木通通血脉,利关节,又防桂枝、细辛辛燥伤阴,共为佐药。甘草兼有凋药使药之用。诸药合用,共奏温经散寒,养血通脉之功。
按:本方所治阴厥与四逆汤(见祛寒之剂)所治阴厥大有区别。本方证是因为阳虚血弱,经脉受寒所致,只限手足厥寒,其肢厥程度较四逆汤为轻,并见舌淡脉细等血虚之象。而四逆汤证中肾阳衰极,阴寒内盛所致,其厥逆严重,肢冷上过肘,下过膝,并见全身虚寒征象,临证须注意辨别。在《方剂学》教材中,均将本方放在温里剂中论述,乃是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。
【附方】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牛姜汤(《伤寒论》) 本方即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、生姜半斤而成。
用法:水酒各半煎,分五次温服。
功用:养血通脉,温中散寒。
主治:平素胃中有寒,阳虚血弱,经脉受寒。症见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等。
按:如果患者内有久寒(即平素胃中有寒),又见到脉细欲绝的阴厥,就须在当归四逆汤中加吴茱萸、生姜以温中散寒,姜与桂枝、细辛相合,又可发散在表之寒。
附子、干姜均为大辛大热之品,可助阳散寒治阴厥。但辛热太过易灼伤阴血,本方证虽有阳气不足,然肝知亦虚,所以不用。
6.桃仁承气汤(张机) 膀胱蓄血↑①。
(《伤寒论》)
【歌诀】
桃仁承气五般奇 甘草硝黄并桂枝
热结膀胱少腹胀 如狂蓄血最相宜
【注释】 ①蓄血:病证名。指邪在太阳(表证)没有解除,病邪随经传入膀胱化热,与血相搏结于下焦所致的蓄血证(即血瘀于下焦)。
【组成】 桃仁五十个 炙甘草二两 芒硝二两 大黄四两桂枝二两
【用法】 上5味,水煎,分三次温服。芒硝宜溶服。
【功用】 破血下瘀。
【主治】 下焦蓄血。症见少腹急结(即感拘急胀满),小便自利,大便色黑,谵语烦渴,甚则其人如狂,脉沉实或涩等。【方析】 《伤寒论》原治邪在太阳不解,随经入膀胱腑化热,与血结于下焦所致。故血热互结而致下焦蓄血为本方的主证。方中用桃仁破血下瘀;大黄下瘀泄热,二药合用,瘀热并治,共为君药。桂枝通行血脉,助桃仁活血祛瘀;芒硝泻热软坚,助大黄下瘀泄热,使瘀热从大便而去,共为臣药。炙甘草益气凋药,缓诸药峻烈之性,使祛瘀而不伤正,为佐使药。五药相配,使蓄血去,瘀热清,诸症自平。
按:如表证末解者,当先解表,而后再用本方。
7.犀角地黄汤(孙思邈) 胃热吐血。
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
【歌诀】
犀角地黄芍药丹 血升胃热火邪干
斑黄阳毒↑①皆堪治 或益↑②柴芩总伐肝
【注释】 ①斑黄阳毒:即阳毒发斑。阳毒,指热邪较重,热壅于上。斑,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片状斑块,抚之不碍手。此乃因胃热盛,热伤血络,迫血妄行,外溢肌肤,则发斑成片。热毒甚则斑色紫黑。
②益:即增加。
【组成】 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
【用法】 上4味药。水煎(犀牛为重点保护动物,严禁捕猎,临床上犀角用水牛角代替,用量为犀角的10倍,全书同),分三次服。
【功用】 清热解毒,凉血散瘀。
【主治】 ①伤寒温病,热入血分证。症见身热谵语,昏狂发斑,斑色紫黑,舌绛起刺,脉细数。②热伤血络,迫血妄行。症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溲血(尿血),舌红绛,脉数等。③蓄血留瘀。症见善忘如狂,漱水不欲咽,大便色黑易解等。
【方析】 热入血分,迫血妄行为本方的主证。离经之血,留而为瘀,或热与血结成瘀,此蓄血留瘀为本方的兼证。方中犀角咸苦寒,入心、肝、胃经,善清心、肝、胃三经血分实热而凉血解毒;生地黄甘寒,凉血止血,清热养阴,为君药。芍药(以赤芍为宜)、牡丹皮清热凉血,活血散瘀,使血止而不留瘀血,且化斑,为臣药。四药相配,共奏清热解毒,凉血散瘀之功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